一、2014年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是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这种机制能形成多赢局面,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受益,同时也能形成很好的社会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是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这种机制能形成多赢局面,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受益,同时也能形成很好的社会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要普遍推行也面临不小的阻力,归根结底是我国能源价格偏低,使得改造的效益不够突出。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以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投资的节能投资方式。该方式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节能服务合同。这种机制能形成多赢局面,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受益,同时也能形成很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节能服务毕竟还是处于早期发展中的产业,没有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方法、合同规范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协助建立和完善,这也是资金支持之外,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迅猛
根据近期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EMC)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节能服务行业产值从2004年的33.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55.6亿元,复合增速高达58.78%。
我国节能环保服务业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2012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1653多亿元,比2011年增长32.24%,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
2004-2013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EMC)总投资额从11.0亿元增长到742.3亿元,复合增速高达59.71%;形成节能量2559万吨标准煤,占2013年全国节能能力目标(6000万吨标准煤)的42.65%,已经是节能服务产业的主导模式,业内预计,随着该模式的日渐成熟,未来将越来越多被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中。
其中,自2010年起,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备案工作,备案了五批公司,每批数量不同,从第一批461家,到今年公布的第五批888家,总共公布了3242家。但据统计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有4000多家,或者近5000家。
政府大力支持引导
国际经验说明,合同能源管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
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目标、资金补助、税收优惠、会计政策、示范项目等作了详细说明。同时明确,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2010年6月初,、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央财政决定安排20亿元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打破了耗能企业缺乏节能动力和不够重视节能的局面。这些政策的出台,在实际操作和政策支持细化落实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表明了国家对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力度和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扶持决心。
侯宇轩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不愿为环保支付更多的成本,减排积极性不强,为节约环保成本压低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引致节能服务企业的减排供给下降。中央财政资金奖励直接利好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即便以成本价与企业进行合作,也能通过政府补贴获取一定的收益,提升节能服务公司参与市场的动力,与能耗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
国家密集发布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客观上刺激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政策发布之后,有些地方政府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极为重视。2010年7月,《上海市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该办法对审核管理机构的技术资质、专业人员配比等均做出明确要求,对获得节能量审核资格的机构将颁发相关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2010年9月,《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经过公开征集、机构自愿申请、专家评审答辩等环节,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被确定为北京市节能量审核机构。
借助政策东风,合同能源管理产业正驶入快车道,并将进入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当中,有专家表示,对国内大型企业来说,可以率先考虑建立起自己的至少是服务于本集团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型企业的优势在于整体实力强,融资比较容易,可以解决信誉和融资问题,这也是大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
不过上述专家也表示,“产业服务经济的效率、竞争能力,将是衡量企业生死的基础要件。靠政策支持吃饭或固步自封,并不关注产业经济的竞争发展,也会很快被市场边缘化并死亡。”
合同能源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不过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细康指出,合同能源管理要普遍推行也面临不小的阻力,归根结底是我国能源价格偏低,使得改造的效益不够突出。正因为如此,公共机构率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会产生更突出的示范意义。“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技术含量比较高、专业性强,如果由机构本身自主改造,难以达到最佳节能效益。因此现在许多单位节能改造都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节能改造有了破题之举,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不得不正视。在众多的利益相关方中,如何实现共赢也是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耗能企业关心是否节能,服务方关心是否最终赢利,金融和保险机构考虑资金风险等。
有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关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更多偏向于鼓励性政策,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虽然政府对节能有多方面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也为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一些经验,但中国节能服务公司毕竟还是处于早期发展中的产业,没有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方法、合同规范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这也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
针对令企业最头痛的资金问题,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而能耗企业通常在项目完成之后才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对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前期投入承担较大的融资压力。为了减轻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压力,政策上可考虑允许银行对其提供绿色通道,方便其获得需要的资金,另外可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同时还给予税收优惠。“国家如果用一定额度资金给银行做担保,可以贷出更多的钱,最终撬动的市场和做出的项目可能就是成百上千亿。”在业内人士看来,另辟蹊径也可能使得政策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杠杆”作用。
此外,有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节能资金仅限于支持一般企业的节能项目。如果能把节能服务公司列入其支持范围,也可以放大节能资金的作用。
二、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或带热清洁煤技术
日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业内人士在解读上述中央精神时表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是能源供给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煤技术及市场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短期难变
煤炭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基础性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数据显示,2012年,煤炭提供了电力燃料的75%、钢铁用能的85%、建材用能的71%、化工用能的40%。从消费结构上看,电力用煤占52.9%,钢铁用煤占15.3%,建材用煤占16.1%,化工用煤占6.6%,其他用煤占9.1%。
清洁高效用煤是唯一出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主持人谢克昌表示,对我国来说,现实的问题在于,什么能源替代煤炭?煤以外的其他能源,从长远看都可以用,但就近、中期看,难以担当起主体重任。石油和天然气受储量短缺和引进的困扰,风能、太阳能缺乏持续有效性和实用性,水能的地域和生态局限性明显,核能面临着原料供应和废料处理问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甚至更长远看,煤炭仍将是我国主体和基础能源,虽然比例会有所下降。
业内预计,未来20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长期占据主体地位,在石油、天然气、核电充分开发的情况下,203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在50%以上,消费量将达45亿吨左右。谢克昌认为,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唯一出路,应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由资金和资源推动转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为主。
清洁燃煤技术项目受热捧
据了解,清洁煤利用相关项目正在全国多省市落地生根。不久前,广西防城港市政府与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就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称,年处理2000万吨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可使低变质煤综合燃烧效率提高48%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300 多亿元。实现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目前,由山西蓝天集团研发的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正在乌鲁木齐市、兰州市、沈阳市进行试点,其实测数据显示:与传统燃煤锅炉相比,这种锅炉节能35%以上,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
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已成熟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是一种以“煤粉燃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工业锅炉换代技术,应用该项技术可有效提高燃煤工业锅炉燃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获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推广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是实施洁净煤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提高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中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立足于我国能源禀赋状况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诸如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等清洁燃煤技术及设备必定会受到市场更大的认可。
三、把握节能和创新两大投资主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全国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重点强调了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完成07年经济指标。
业内人士指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促进民生与节约型增长共同构筑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围绕这一长期主题,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重点行业和公司、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等两方面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把握。
促进民生与节约型增长
国金证券指出,比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部分,重要的变化在于对当前主要问题的重视,已经由短期的产能过剩、生产安全等方面,更多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上:一、经济结构矛盾;二、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品不能充分满足民生需求。
这种变化也正是0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特点,可以用两个方面来概括:一、经济发展上实现节约型增长;二、社会发展上实现民生的促进。这两大发展目标正是解决当前两大矛盾的关键。由此可见,促进民生与节约型增长共同构筑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重点关注两大投资机会
国信证券认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两大方面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把握。
其一,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重点行业和公司。为实现节能降耗、减污环保目标,国家将从加快重点行业结构调整这更现实的途径进行落实,其中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11个行业在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控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控。这些行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下降,随着行业竞争秩序走向良性轨道,这些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值得高度关注。
其二,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06年我国制定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的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的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
所有这些科技项目旨在促使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国家对推进信息化、发展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等方面重视程度加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节能与新能源、环保等应成为行业和公司选择的长期核心要素。
四、让节能投资新机制带来更大效益
从徐州市节能主管部门了解到,全市目前仍有40%的企业未应用节能技术。为什么部分企业对节能技术这样冷漠?究竟如何冲破制约节能技术推广的瓶颈?记者作了专题采访。
部分企业对节能项目的疑虑
今年以来,市有关部门通过发布目录、产品推介会、技术讲座、展览等形式,促进先进成熟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洁净煤、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调速节电、绿色照明、节水器具、余能回收利用、建筑节能等技术。据介绍,长期以来,占徐州总耗电量近三分之二的交流电动机大多数处于恒速下运行,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导致许多设备处于低效率、低功率运行,效率只有60%,功率仅为70%。我市电力行业普遍采用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后,节电率达20%,功率达90%以上,并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目前,部分企业对节能技术表现热情,然而还有部分企业仍持旁观态度。有位水泥企业老板对记者说:“节能技术好是好,但是提供节能技术的企业素质及其产品质量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的效益,我们没有把握。”因为该企业去年曾经更新灯具,购进过一批“节能灯”,使用后发现并非与广告宣传的那样神奇,与普通灯没什么两样,找厂家不退赔,只得自认倒霉。另一位纺织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我们企业刚成立,缺乏资金。对节能项目的实际情况没有把握,不知投入产出比有多少。”他希望节能公司能将产品赊销给用户,帮助用户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也通过使用检验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效果,让用户放心。
“门外汉”难用节能设施
未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有难言之隐,而已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如何?节能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结晶。记者采访中发现,部分企业虽引进了节能技术,然而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不懂节能技术和管理,造成专用设备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有家造纸厂几年前从南京一家企业引进高温冷凝水回收技术。然而,由于使用不当,一个月前出现故障,厂里没有懂此技术的技术人员和维修工,只得打电话找提供节能设施的企业帮忙,对方推托责任,迟迟未来维修,至今节能设施闲置。厂长感慨地对记者说:“节能设施容易买,而技术不是简单用钱可买到的。非得专业人员不可。”
企盼“007”成为节能先锋
针对上述问题,市节能主管部门近期提出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建议。
7月21日,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节能公司与接受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为用户开展方案设计、技术选择、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人员培训一条龙服务,以与用户分享项目运行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方式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具体操作过程是节能公司组织专家免费为企业进行节能诊断,找出企业能源浪费的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在项目实施工程中,项目资金由节能公司提供。合同期内项目所有权归节能公司所有,节能公司的回款来源于该项目的节能效益。合同结束后,高效的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所有。上海选择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试点,由上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新亚厂的循环水系统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为218万元。
经过半年的运行,节能效果明显,每年可节电114万千瓦时,节水6万吨,节约费用78万多元,不到4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0”投入、“0”风险、“7”个环节保证,被戏称为“007”的“合同能源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节能投资新机制,允许企业用未来的节能效益来为现在的设备升级,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企业无需投入或少量投入资金便能引进新型的节能技术,获得节能效益,避免自身单独承担项目可能遭遇的技术、财务等方面的诸多风险,由一次性的项目转变为经常性的工作。
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后,能有效解决企业实施节能项目中遇到的信息、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困难,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可以进一步发挥市节能服务中心的作用,催生节能产业的兴旺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EMC模式叫好不叫座
赵先生是青岛一家节能照明器材企业的老板,这两天为融资忙得团团转:产品是国家倡导的节能产品,市场前景相当不错,但因启动费用巨大,刚刚成立公司不到两年的老赵只好求助银行,打算通过国际上流行的EMC模式实现融资,但此举并未奏效。记者从市经贸委负责中小企业融资指导的有关部门了解到,像赵先生这样遭遇融资困难的新型节能服务类企业并不在少数。
所谓EMC模式,是一种来自欧美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节能服务,通过分享节能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获得利润。对于客户而言,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将可以做到在“零投资、零风险、零浪费”的条件下,享受节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技术。但对于节能公司而言,则必须先期提供设备和技术,而这笔费用是巨大的,如果自身资金力量有限,只能求助银行。
相关人士介绍,在推广EMC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融资,因为国内节能服务公司大多经营时间短,都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银行对其经营方式也缺乏了解,银行关注的焦点是类似赵先生经营的节能企业是否讲诚信,EMC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其间企业生产状况有不确定性,风险较其他行业大。
据介绍,赵先生企业生产的新型绿色照明光源——高频电磁灯不仅可以大量节约电能,还可大量降低生产电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光效较高的金卤灯等仍可以节能70%。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类节能服务企业的诞生和成长,得益于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节能降耗的政策环境,有专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如果能和耗能大户达成合作,将取得共赢的效果。耗能企业降了耗还节约了成本,节能企业通过提供相关技术和产品取得了经济效益。但此类合作,往往在前期需要大笔启动资金,多数节能企业通过EMC模式向银行贷款,但银行受种种因素限制十分谨慎,达成的合作寥寥可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十分突出。
业内人士分析,EMC模式在岛城遇冷有其客观原因,毕竟青岛的节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该产业的多为民营及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银行对其完全信赖也比较困难。这就需要银行等金融部门不断创新,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中小企业遇到的新问题,同时,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也十分紧迫。另外,有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措施加强扶持,使此类新兴企业为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发挥作用,同时使自身谋得发展。
相关调查显示,在节能服务行业,目前真正采取EMC模式交易的公司,大约只有10%。剩下的公司仍然采取传统模式——“买断采购”,在这种模式下,节能公司向客户提供一套节能项目方案,然后由客户直接掏钱购买相应的节能设备。但客户多为耗能大户,是否愿意直接掏钱为节能降耗买单,也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因此,银行能否接受EMC合作方式,仍然是制约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
合同能源管理是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这种机制能形成多赢局面,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受益,同时也能形成很好的社会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是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这种机制能形成多赢局面,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受益,同时也能形成很好的社会效益。
合同能源管理要普遍推行也面临不小的阻力,归根结底是我国能源价格偏低,使得改造的效益不够突出。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以减少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投资的节能投资方式。该方式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节能服务合同。这种机制能形成多赢局面,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和金融机构都能受益,同时也能形成很好的社会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节能服务毕竟还是处于早期发展中的产业,没有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方法、合同规范等。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协助建立和完善,这也是资金支持之外,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迅猛
根据近期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EMC)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节能服务行业产值从2004年的33.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55.6亿元,复合增速高达58.78%。
我国节能环保服务业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数据显示,2012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1653多亿元,比2011年增长32.24%,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
2004-2013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EMC)总投资额从11.0亿元增长到742.3亿元,复合增速高达59.71%;形成节能量2559万吨标准煤,占2013年全国节能能力目标(6000万吨标准煤)的42.65%,已经是节能服务产业的主导模式,业内预计,随着该模式的日渐成熟,未来将越来越多被应用到实际的管理中。
其中,自2010年起,开展了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的备案工作,备案了五批公司,每批数量不同,从第一批461家,到今年公布的第五批888家,总共公布了3242家。但据统计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有4000多家,或者近5000家。
政府大力支持引导
国际经验说明,合同能源管理从起步到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
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目标、资金补助、税收优惠、会计政策、示范项目等作了详细说明。同时明确,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2010年6月初,、又联合出台了《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央财政决定安排20亿元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打破了耗能企业缺乏节能动力和不够重视节能的局面。这些政策的出台,在实际操作和政策支持细化落实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表明了国家对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推行力度和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扶持决心。
侯宇轩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不愿为环保支付更多的成本,减排积极性不强,为节约环保成本压低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引致节能服务企业的减排供给下降。中央财政资金奖励直接利好实施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即便以成本价与企业进行合作,也能通过政府补贴获取一定的收益,提升节能服务公司参与市场的动力,与能耗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
国家密集发布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客观上刺激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政策发布之后,有些地方政府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极为重视。2010年7月,《上海市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该办法对审核管理机构的技术资质、专业人员配比等均做出明确要求,对获得节能量审核资格的机构将颁发相关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2010年9月,《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经过公开征集、机构自愿申请、专家评审答辩等环节,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被确定为北京市节能量审核机构。
借助政策东风,合同能源管理产业正驶入快车道,并将进入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当中,有专家表示,对国内大型企业来说,可以率先考虑建立起自己的至少是服务于本集团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型企业的优势在于整体实力强,融资比较容易,可以解决信誉和融资问题,这也是大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
不过上述专家也表示,“产业服务经济的效率、竞争能力,将是衡量企业生死的基础要件。靠政策支持吃饭或固步自封,并不关注产业经济的竞争发展,也会很快被市场边缘化并死亡。”
合同能源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不过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赵细康指出,合同能源管理要普遍推行也面临不小的阻力,归根结底是我国能源价格偏低,使得改造的效益不够突出。正因为如此,公共机构率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会产生更突出的示范意义。“公共机构节能改造技术含量比较高、专业性强,如果由机构本身自主改造,难以达到最佳节能效益。因此现在许多单位节能改造都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节能改造有了破题之举,但是还有很多问题不得不正视。在众多的利益相关方中,如何实现共赢也是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耗能企业关心是否节能,服务方关心是否最终赢利,金融和保险机构考虑资金风险等。
有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关于合同能源管理的政策法规,更多偏向于鼓励性政策,缺乏强制性的规定以及经济激励手段促使企业实施节能改造。虽然政府对节能有多方面的政策和技术支持,《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也为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了一些经验,但中国节能服务公司毕竟还是处于早期发展中的产业,没有比较成熟的行业规范,如服务标准、节能量检测和认定方法、合同规范等。这些都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这也是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
针对令企业最头痛的资金问题,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而能耗企业通常在项目完成之后才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对节能服务公司来说前期投入承担较大的融资压力。为了减轻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压力,政策上可考虑允许银行对其提供绿色通道,方便其获得需要的资金,另外可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同时还给予税收优惠。“国家如果用一定额度资金给银行做担保,可以贷出更多的钱,最终撬动的市场和做出的项目可能就是成百上千亿。”在业内人士看来,另辟蹊径也可能使得政策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杠杆”作用。
此外,有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节能资金仅限于支持一般企业的节能项目。如果能把节能服务公司列入其支持范围,也可以放大节能资金的作用。
二、能源生产消费革命或带热清洁煤技术
日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立足我国国情,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业内人士在解读上述中央精神时表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是能源供给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煤技术及市场有望进入发展快车道。
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短期难变
煤炭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基础性能源,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占70%左右。数据显示,2012年,煤炭提供了电力燃料的75%、钢铁用能的85%、建材用能的71%、化工用能的40%。从消费结构上看,电力用煤占52.9%,钢铁用煤占15.3%,建材用煤占16.1%,化工用煤占6.6%,其他用煤占9.1%。
清洁高效用煤是唯一出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主持人谢克昌表示,对我国来说,现实的问题在于,什么能源替代煤炭?煤以外的其他能源,从长远看都可以用,但就近、中期看,难以担当起主体重任。石油和天然气受储量短缺和引进的困扰,风能、太阳能缺乏持续有效性和实用性,水能的地域和生态局限性明显,核能面临着原料供应和废料处理问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甚至更长远看,煤炭仍将是我国主体和基础能源,虽然比例会有所下降。
业内预计,未来20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长期占据主体地位,在石油、天然气、核电充分开发的情况下,203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在50%以上,消费量将达45亿吨左右。谢克昌认为,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唯一出路,应加快推进煤炭产业由资金和资源推动转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为主。
清洁燃煤技术项目受热捧
据了解,清洁煤利用相关项目正在全国多省市落地生根。不久前,广西防城港市政府与河南龙成集团有限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就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称,年处理2000万吨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可使低变质煤综合燃烧效率提高48%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300 多亿元。实现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目前,由山西蓝天集团研发的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正在乌鲁木齐市、兰州市、沈阳市进行试点,其实测数据显示:与传统燃煤锅炉相比,这种锅炉节能35%以上,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
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已成熟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是一种以“煤粉燃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工业锅炉换代技术,应用该项技术可有效提高燃煤工业锅炉燃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获得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推广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系统,是实施洁净煤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更是提高煤炭洁净高效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中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立足于我国能源禀赋状况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诸如新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等清洁燃煤技术及设备必定会受到市场更大的认可。
三、把握节能和创新两大投资主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全国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重点强调了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完成07年经济指标。
业内人士指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促进民生与节约型增长共同构筑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围绕这一长期主题,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重点行业和公司、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等两方面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把握。
促进民生与节约型增长
国金证券指出,比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部分,重要的变化在于对当前主要问题的重视,已经由短期的产能过剩、生产安全等方面,更多集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之上:一、经济结构矛盾;二、粗放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品不能充分满足民生需求。
这种变化也正是0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特点,可以用两个方面来概括:一、经济发展上实现节约型增长;二、社会发展上实现民生的促进。这两大发展目标正是解决当前两大矛盾的关键。由此可见,促进民生与节约型增长共同构筑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重点关注两大投资机会
国信证券认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两大方面的投资机会值得重点把握。
其一,与节能环保相关的重点行业和公司。为实现节能降耗、减污环保目标,国家将从加快重点行业结构调整这更现实的途径进行落实,其中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等11个行业在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控制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控。这些行业的投资增幅明显回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下降,随着行业竞争秩序走向良性轨道,这些行业未来的投资机会值得高度关注。
其二,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06年我国制定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关键领域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制造。"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的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的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
所有这些科技项目旨在促使一些重要产业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国家对推进信息化、发展高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等方面重视程度加大,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节能与新能源、环保等应成为行业和公司选择的长期核心要素。
四、让节能投资新机制带来更大效益
从徐州市节能主管部门了解到,全市目前仍有40%的企业未应用节能技术。为什么部分企业对节能技术这样冷漠?究竟如何冲破制约节能技术推广的瓶颈?记者作了专题采访。
部分企业对节能项目的疑虑
今年以来,市有关部门通过发布目录、产品推介会、技术讲座、展览等形式,促进先进成熟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洁净煤、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调速节电、绿色照明、节水器具、余能回收利用、建筑节能等技术。据介绍,长期以来,占徐州总耗电量近三分之二的交流电动机大多数处于恒速下运行,出现“大马拉小车”现象,导致许多设备处于低效率、低功率运行,效率只有60%,功率仅为70%。我市电力行业普遍采用变频调速节能技术后,节电率达20%,功率达90%以上,并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目前,部分企业对节能技术表现热情,然而还有部分企业仍持旁观态度。有位水泥企业老板对记者说:“节能技术好是好,但是提供节能技术的企业素质及其产品质量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的效益,我们没有把握。”因为该企业去年曾经更新灯具,购进过一批“节能灯”,使用后发现并非与广告宣传的那样神奇,与普通灯没什么两样,找厂家不退赔,只得自认倒霉。另一位纺织企业经营者告诉记者:“我们企业刚成立,缺乏资金。对节能项目的实际情况没有把握,不知投入产出比有多少。”他希望节能公司能将产品赊销给用户,帮助用户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也通过使用检验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效果,让用户放心。
“门外汉”难用节能设施
未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有难言之隐,而已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如何?节能技术是高新技术的结晶。记者采访中发现,部分企业虽引进了节能技术,然而由于缺乏专业人才,不懂节能技术和管理,造成专用设备难以发挥应有效益。
有家造纸厂几年前从南京一家企业引进高温冷凝水回收技术。然而,由于使用不当,一个月前出现故障,厂里没有懂此技术的技术人员和维修工,只得打电话找提供节能设施的企业帮忙,对方推托责任,迟迟未来维修,至今节能设施闲置。厂长感慨地对记者说:“节能设施容易买,而技术不是简单用钱可买到的。非得专业人员不可。”
企盼“007”成为节能先锋
针对上述问题,市节能主管部门近期提出了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建议。
7月21日,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节能公司与接受节能技术改造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为用户开展方案设计、技术选择、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人员培训一条龙服务,以与用户分享项目运行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方式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具体操作过程是节能公司组织专家免费为企业进行节能诊断,找出企业能源浪费的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在项目实施工程中,项目资金由节能公司提供。合同期内项目所有权归节能公司所有,节能公司的回款来源于该项目的节能效益。合同结束后,高效的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所有。上海选择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试点,由上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新亚厂的循环水系统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为218万元。
经过半年的运行,节能效果明显,每年可节电114万千瓦时,节水6万吨,节约费用78万多元,不到4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
“0”投入、“0”风险、“7”个环节保证,被戏称为“007”的“合同能源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节能投资新机制,允许企业用未来的节能效益来为现在的设备升级,达到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企业无需投入或少量投入资金便能引进新型的节能技术,获得节能效益,避免自身单独承担项目可能遭遇的技术、财务等方面的诸多风险,由一次性的项目转变为经常性的工作。
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后,能有效解决企业实施节能项目中遇到的信息、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困难,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同时,可以进一步发挥市节能服务中心的作用,催生节能产业的兴旺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EMC模式叫好不叫座
赵先生是青岛一家节能照明器材企业的老板,这两天为融资忙得团团转:产品是国家倡导的节能产品,市场前景相当不错,但因启动费用巨大,刚刚成立公司不到两年的老赵只好求助银行,打算通过国际上流行的EMC模式实现融资,但此举并未奏效。记者从市经贸委负责中小企业融资指导的有关部门了解到,像赵先生这样遭遇融资困难的新型节能服务类企业并不在少数。
所谓EMC模式,是一种来自欧美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节能服务,通过分享节能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获得利润。对于客户而言,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将可以做到在“零投资、零风险、零浪费”的条件下,享受节能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技术。但对于节能公司而言,则必须先期提供设备和技术,而这笔费用是巨大的,如果自身资金力量有限,只能求助银行。
相关人士介绍,在推广EMC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融资,因为国内节能服务公司大多经营时间短,都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银行对其经营方式也缺乏了解,银行关注的焦点是类似赵先生经营的节能企业是否讲诚信,EMC项目实施期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其间企业生产状况有不确定性,风险较其他行业大。
据介绍,赵先生企业生产的新型绿色照明光源——高频电磁灯不仅可以大量节约电能,还可大量降低生产电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比光效较高的金卤灯等仍可以节能70%。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类节能服务企业的诞生和成长,得益于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节能降耗的政策环境,有专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如果能和耗能大户达成合作,将取得共赢的效果。耗能企业降了耗还节约了成本,节能企业通过提供相关技术和产品取得了经济效益。但此类合作,往往在前期需要大笔启动资金,多数节能企业通过EMC模式向银行贷款,但银行受种种因素限制十分谨慎,达成的合作寥寥可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十分突出。
业内人士分析,EMC模式在岛城遇冷有其客观原因,毕竟青岛的节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该产业的多为民营及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银行对其完全信赖也比较困难。这就需要银行等金融部门不断创新,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中小企业遇到的新问题,同时,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也十分紧迫。另外,有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关措施加强扶持,使此类新兴企业为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发挥作用,同时使自身谋得发展。
相关调查显示,在节能服务行业,目前真正采取EMC模式交易的公司,大约只有10%。剩下的公司仍然采取传统模式——“买断采购”,在这种模式下,节能公司向客户提供一套节能项目方案,然后由客户直接掏钱购买相应的节能设备。但客户多为耗能大户,是否愿意直接掏钱为节能降耗买单,也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因此,银行能否接受EMC合作方式,仍然是制约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