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行业的产业数据
当前位置:首页 >>特色专题
这五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数据
  回望近五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之路,让人倍感欣慰和振奋:政策给力、企业努力、金融助力,推动节能服务产业迈上新台阶。低碳绿色成为时代的主流,不可阻挡。从2009年至2013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逐步攀升,本文深入分析了节能服务产业情况,为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做参考。
  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国家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的方针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克服困难、化危为机实现了胜利的跨越,延续了上一年度良好的发展势头,创造了来之不易的佳绩。
  在这一年,是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推动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节能服务产业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会同、国税总局针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扶持政策开展深入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年,是节能服务产业的“创新升级年”,节能服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应用更加深入;这一年,是节能服务产业的“融资上市年”,获得股权融资的公司创下历年新高,一批节能服务公司已经在海内外成功上市,更多节能服务公司开始启动上市计划;这一年,是节能服务产业的“战略合作年”,节能服务公司围绕技术、资本和市场相互之间的合作无论从广度和深度还是从多样性来说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年,是节能服务产业的“社会贡献年”,全国各地节能服务公司在冶金、建材、电力、医药、石油化工、医院、学校、宾馆饭店等二十六个行业中2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总计实施了5500多个节能项目,涵盖了“十大重点工程”的全部内容。
  2009年度节能服务产业总计综合节能投资360.37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碳。一个绿色的、新兴的朝阳产业正在快速的发展壮大中,将为发展低碳经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截止到2009年底,EMCA会员数量新增65家,达到450家,比2008年底385家增幅为16.88%;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2008年底386家增长到502家,增幅为30.05%。除EMCA会员外,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影响和带动下,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以EP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也有了较快的增长,从2008年底129家增长到2009年年底的181家,增幅为40.31%;从业人员自2008年底65000人增加到113000人,增幅为73.85%。
  2010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从2006年到2010年,EMCA会员从89家递增到560家,增长了5倍;全国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从76家递增到782家,增长了9倍;节能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从1.6万人递增到17.5万人,增长了10倍;节能服务产业规模从47.3亿元递增到836.29亿元,增长了16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从13.1亿元递增到287.51亿元,增长了22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年节约标准煤能力从86.18万吨递增到1064.85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从215.45万吨递增到2662.13万吨,增长了11倍;在“十一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累计超过1800亿元。
  再到2011,“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于中国的节能减排事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任务的基础上,政府再次提出了明确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的约束性指标。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节能的动力和压力逐渐增强。2011年,对于雏形渐成的节能服务产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回望2011,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也令人振奋。据EMCA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3900家,其中备案节能服务企业1719家,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去年的782家增加了88.23%,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达到1250.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5%,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在去年287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412.43亿元,增加了43.45%,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648.39万吨标准煤,行业从业人数也有大幅度增加,从原来的175000人,增加到378000人,增加116%。
  2012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队伍稳步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达4175家,比上年增长7%;其中,、备案节能服务公司2339家,工信部推荐节能服务公司122家。从业人员突破40万人,达到43万人,比上年增长14%。
  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1250.26亿元增长到1653.37亿元,增长32.24%。其中,共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3905个,投资总额为50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2%,实现的节能量达到1774.46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430多万吨。
  从地区分布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贡献率分别为59.2%、26.7%、14.1%,区域发展依旧不均衡,差距明显。
  从企业规模看,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8家,超过1亿元的有83家。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5亿元的12家,超过1亿元的有46家。
  2013年产业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依然迅猛,来自EMCA的统计显示:2013年,节能服务产业延续了上一年度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1653.37亿元增长到2155.62亿元,增幅为30.38%;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2年557.65亿元增长到742.32亿元,增幅为33.12%,相应实现的节能量达到2559.7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399.31万吨;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从2012年底4175家增长到2013年底的4852家,增幅为16.22%;产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底43.5万人增长到50.8万人,增幅为16.78%。
  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政府、协会和节能服务公司要承担不同角色,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行业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以及相关机构的积极参与下,必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放射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2014年又是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新开始一年,新的一年延续节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通过有效带动节能技术研发创新、节能产品制造、节能工程设计、节能咨询评估等相关行业和机构的大力发展,加快形成以节能服务为核心的配套产业链,节能服务产业必定成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节能环保产业中最重具市场化、最具成长性、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朝阳行业。
  “十二五”前三年我国节能约3.5亿吨标准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21日说,2013年与2010年相比,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9.03%、10.68%,“十二五”前三年累计节能约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4亿吨。
  受国务院委托,徐绍史当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十二五”前三年,我国遏制“两高”行业盲目新增产能,严把能评、环评、用地审查关,通过能评审查核减能源消费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对103个项目不予环评审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小火电机组1800万千瓦,预计淘汰落后产能炼铁4533万吨、炼钢4564万吨、水泥4.87亿吨、平板玻璃11147万重箱。
  “虽然全国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实现‘十二五’目标任务,形势十分严峻,任务非常艰巨。”徐绍史说。
  徐绍史说,“十二五”节能减排6项约束性指标中,单位GDP能耗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率前三年分别只完成五年总任务的54%和20%,与60%的进度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他同时表示,2013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达65.9%,一些地区能耗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至3倍,一些落后技术设备仍在使用,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个别地区能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大幅上升,拖了全国后腿。”徐绍史说。
  2013年节能服务产业总值突破2000亿 增幅达30%
  EMCA报告显示,2013年,节能服务产业延续了上一年度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1653.37亿元增长到2155.62亿元,增幅为30.38%;合同能源管理投资从2012年557.65亿元增长到742.32亿元,增幅为33.12%,相应实现的节能量达到2559.7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399.31万吨;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从2012年底4175家增长到2013年底的4852家,增幅为16.22%;产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底43.5万人增长到50.8万人,增幅为16.78%。
  环资司司长何炳光指出,强化技术创新、加快业态创新、推进融资创新、加强政策创新等产业创新能力,才能使节能服务产业迸发出更强的活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政府要加大节能增效减排力度,才能为节能服务产业拓展广阔的市场,有需求才有市场,否则也是无源之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速度、规模与国家节能减排目标要求密切相关。
他强调,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政府、协会和节能服务公司要承担不同角色,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就如何形成这种合力,他指出四点:一是政府要为产业发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行业协会要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三是节能服务企业要切实增强自身实力;四是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要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2013全国发电装机总量12.47亿千瓦 同比增长9.3%
  根据中电联快报统计,2013年全国发电装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年新增发电装机9400万千瓦,其中,水电新增2993万千瓦,火电3650万千瓦,核电221万千瓦,并网风电1406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130万千瓦。
截至2013年末,全国发电装机总量达12.47亿千瓦,同比增长9.3%。其中,水电装机2.8亿千瓦,同比增长12.3%;火电8.6亿千瓦,同比增长5.7%,核电1461万千瓦,同比增长16.2%;并网风电7548万千瓦,同比增长24.5%;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479万千瓦,增长3.4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1%,较上年提高5.76个百分点。
 \
  (注:发电装机容量,又称发电设备容量。受统计口径、并网时点确认等影响,发电装机容量增量与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存在一定差异。)
  根据中电联快报统计,近年来受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不断提高以及电力供需状况等因素影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2013年为4511小时,同比降低68小时。
  2013年底全国水电装机2.8亿千瓦,发电量8963亿千瓦时,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318小时,比2012年降低273小时。大部分省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贵州、福建、江西、重庆、湖北下降幅度超过600小时。
  2013年底全国火电装机8.6亿千瓦,发电量4.19万亿千瓦时,设备平均利用小时5012小时,同比增加30小时。其中,宁夏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6173小时,青海、江苏等5个省份超过5500小时;辽宁、吉林、黑龙江等8个省份低于4500小时,其中,吉林、云南和四川分别仅有3433、3928和3660小时。与上年相比,共有19个省份火电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其中,重庆、青海和福建提高超过500小时。
  2013年底全国核电装机1461万千瓦,发电量1121亿千瓦时,设备平均利用小时7893小时,为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增加38小时。
  2013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7548万千瓦,发电量1401亿千瓦时,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080小时,为2005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增加151小时。分省来看,云南、福建风电平均利用小时分别达到2919和2745小时。在风电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10个省份中,新疆、山西、内蒙古和宁夏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吉林、黑龙江和甘肃风电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仅有1924、1725、1951和1806小时,但同比分别回升162、305、171和145小时。
 
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全球居首
11月27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中国环境保护部本周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中国在绿色经济方面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中国必须解决严重的环境和社会挑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题为《中国绿色长征:基于可再生能源、环保和水泥产业部门的研究》的联合报告确认了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投资的全球领先地位。报告显示,仅2012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总额居全球首位,达677亿美元,是2009年投资额的两倍。
  报告指出,中国在工业能源效率方面的投资效果显著,2006年至2010年单位GDP能源强度下降了19%。 报告显示,水泥行业是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对水泥行业能源效率的投资使得这段时期生产每吨水泥的能源需求下降了41%。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在环境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2012年占全球总排放的27%。虽然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输出的10%,但是消耗了全球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的能源。
  报告指出,空气和水污染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估计,全国90%的城市水体遭到污染,室外空气污染每年造成120万人的过早死亡。
  报告表示,中国国家电网容量历来投资不足,如果不采取相关行动将可能导致未来几年的问题。中国大部分的太阳能光伏项目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因此,如何将这些能源输送到发达的东部地区将成为重中之重。报告发现,对太阳能光伏(PV)产业生产能力的过度投资导致价格严重下跌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报告指出,随着不断加快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国不仅需要开发更多的能源效率建筑,还需要创造更加绿色的供应链以减少产生的废物、水和材料的消耗以及能源的利用。目前,建筑行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1/3。因此,绿化建筑行业供应链将可能成为中国向绿色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